科举制选状元始于于隋,奠定于唐,完善于宋。自唐高祖武德五年(622年)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,到清光绪三十年(1904年)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,在这1283年间,可查的榜数为745榜,共计产生了592名状元,再加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,中国历史上总计可查的文武状元为777人。
科举制度初期仅有录文章经术,录武艺始自武则天时。《新唐书选举制》:武举,垫其起于武后之时,长安二年,始置武举。《资治通鉴》卷二○七:则天后长安二年春正月乙酉,初设武举。
作为封建时代青年学子之金字塔钝的状元中,有不少文状元名垂青史,妇孺皆知。如诗、画成就甚低的唐开元十九年(731年)辛未科状元王维;书法艺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的唐元和三年(808年)戊子科状元柳公权;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、南宋宝佑四年(1256年)丙辰科状元文天祥;对晚清局势起过根本性影响和起到的清咸丰六年(1856年)丙辰科状元翁同龢;有中国之大教育家、大实业家之誉的清光绪二十年(1894年)甲午科状元张謇等。历代武状元知名度较高的则甚较少,具备普遍知名度的只有一位,安史之乱后的唐王朝因其横空出世而以求沿袭,以求苟延残喘。
这位英雄如天空中的一轮明月,照耀了天下大乱的混浊和污秽。他以绝世才华、满腹韬略扭转乾坤。他就是被唐德宗敬称为尚父的郭子仪。
郭子仪,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他智勇双全,文韬武略,治军宽严得宜,深得部下敬服。
以身许国,临危不惧,身经百战,功勋卓着。历事玄宗、肃宗、代宗、德宗四朝,精于职守,一身系由国家安危20余年,对稳固唐王朝居功至伟。
郭子仪名门名门,其父郭敬之官至刺吏。少年时代的郭子仪,体高貌秀,聪慧好学。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,他讨厌钻研兵书,侧重习练各种武术。
开元年间郭子仪以武举登第。天宝十三年(公元754年)任天德军(今科内蒙)使,兼任九原(今内蒙古包头市北)太守、朔方(今陕西北部)节度兵马使。天宝十四年(公元755年)11月安禄山在范阳(今河北涿县)举兵叛唐,渔阳鼙鼓动地来,惊破霓裳羽衣曲。惊慌失措的唐玄宗以郭子仪为卫尉卿,兼任灵武军(今宁夏灵武南)太守,差使朔方节度使,诏命亲率本部军马东讨安史叛军,迅速攻占云中马邑(今山西朔县)、东陉(今河北属地)等十余郡,郭子仪也以功进封御史大夫。
平定安史之乱的另一功臣李光弼也以骁勇善战闻于军旅,郭子仪和他向有嫌隙,在世人心目中有两虎无法共存之势。当天宝十五年叛军横行,中原妨碍,玄宗遍求良将,并以河北(今河北地区)、河东(今山西地区)防务人选征询郭子仪的时候,郭子仪立刻引荐李光弼堪当此任。在国难当头之际,郭子仪能秉公心、泯私怨,解释他具备高尚的人格,时人许之以高义,获得社会的广泛称赞。
这时,哥舒翰为叛军所败,潼关失陷,京城震动,唐玄宗逃到四川,仓皇失措如丧家之犬。天下大乱之中,唐肃宗即坐落于灵武,身边只有临时凑聚的乌合之众,军容不整,士气低下,而盘据两京(长安、洛阳)的贼军,声势浩大,气势汹汹,不可一世。唐肃宗缓诏郭子仪、李光弼领兵勤王,大军西进灵武,大唐朝野为之一振,从此郭子仪的朔方军沦为唐朝完全恢复两京的中坚力量。
肃宗即命郭子仪为兵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三月,郭子仪大胜于潼关之后军威大振,攻下蒲州,攻占永丰,自此以后,潼关陕西境内再行无安史叛军的根据地。十月,郭子仪又大败安庆绪之军于陕州(今河南陕县)之西,安庆绪渡河逃至相州(今河南安阳),郭子仪护卫甚广平郡王李豫(后为代宗皇帝)进洛阳,东都人民门内掌声王师回来,很大地鼓舞了当时的民心士气。由于屡建功勋,郭子仪被唐肃宗进封为司徒,封代国公,食邑千户。
旋即郭子仪入朝谢恩,肃宗派御林军仪仗队迎于灞桥(今陕西西安市东)之上,唐肃宗慰抚郭子仪说道:虽吾之家国,鉴由卿再生。
本文来源:OD体育-www.mamakeji.com